close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就去大陸」,基於某種心血來潮式的衝動,我在去年年初與友人規劃了前往中國北方的行程,當初的打算是到了北京看看當地的霾害空污情況如何,說不定聞了廢氣便能文思泉湧想出一套新作品或是對目前的創作脈絡加入新的體悟。奈何,事情絕對沒有憨人想得這麼簡單,事實上我在北京的四天行程中,並沒有見識到名聞遐邇的北京霾害,自然也就讓我對新作的如意算盤打了水瓢,頭兩天的空氣品質實在初期意料之外的好,以至於我在飛機上準備降落時不時懷疑自己是不是還要再轉機一次。於是取材勘景變成了純觀光旅遊,我與友人在北京的各大景點之間穿梭游移,一些我在九年前到北京人大附中交流時順道造訪的景點,當年只有少數外國旅客踏足,如今卻是中國本地遊客將所有能去的地方都擠了個水泄不通; 不再熱鬧的王府井大街,大量增值打著道地經典名號的小吃紀念品店,滿街橫行的國產車與電動機車以及過往從沒聽過的三里屯鬧區等等,這些改變讓我察覺到原來自己也進入了一個可以感嘆滄海桑田的年紀。

 

        北京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或許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異國情調。異國情調是什麼呢?我想不一定要像是法國的香榭左岸,義大利的斜塔廣場或是柬埔寨的石窟雕刻這類的形象才算是異國情調,而是那些我們見到後會感到新奇陌生的事物。台灣在模仿取經西方各國的形象工作上有著一套行之有年的SOP,雖然這不代表我們真的懂法國,或是真的有著復刻水準的仿造建設,但那些國家的特色風情卻在媒體的不斷渲染中早已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我們不一定知道戴高樂是誰,但我們一定知道巴黎鐵塔與凱旋門長什麼樣子。我抵達北京的第一天晚上就在前往旅店的路上遭遇意想不到的文化衝擊,我看著那些我知道是小吃店的店面,但招牌上的配色與整體門面的運用方式卻讓我感到十分陌生,與台灣街訪巷弄相似的胡同小巷裡(這邊說的其實是已經過大量拆建的民宅區域,傳統意義上的胡同已經不復存在)在一根根映著與台灣色溫相近的電線桿之間停著的是造型仿照西方休旅車的中國國產車,造型相似但車頭掛著的標牌卻是大大的中國字;往往身後一陣聲響,就會有摸黑疾馳的電動車貼著你的身側急嘯而過,事後我的北京同學說那是為了省電。這些許許多多的事物,我都能在腦中找出與他們對應的記憶,但這些經驗卻全都在當下運作無效,所以一直到現在我還是認為中國是一個比我所去過的其他國家更像「外國」的地方。

 

        在北京時常需要進行安檢,頻繁的行李檢查以及身份查驗總是讓我感到不耐,或許是因為我們兩人穿得一身黑又全身包得密不透風只露出一雙賊稀稀的眼睛四處打量,以至於每個公安的視線掃過我們身上時總是帶著一絲疑惑。那幾天我們遇到的公安總是以「你們兩個過來,身分證!」為開場白,然後在掃過我們的台胞證與旅行證後面露鄙夷地打發我們,這大概也算是這趟旅行中的一個特殊經驗。看到故宮的展示以及後門車水馬龍的各色小販,其中不乏當場被擴音喇叭指稱是騙子的旅遊行程小販向我們兜售各種方案;去了司馬台的長城以及旁邊的古北水鎮,走在當時仍在大興土木的偽古城裡,覺得那個地方比上頭的長城更像我們對古老中國的想像,這些經驗讓見識到了古蹟為輔,人造景點為主的奇妙旅遊模式。當地人知道這些景點是個噱頭,但也知道這些東西賺不了你幾個錢,所以就以這些景點為中心想出各種可以把你口袋掏空的伎倆,或許過往眾人所認識嚮往的古老中國,如今已經成了一個由極權資本打造出來的空殼子了吧。

 

        然後,我與友人自哈爾濱買了長途臥鋪車票前往漠河,搭乘長途臥鋪火車是我人生待辦事項之一,因此我很感謝朋友願意妥協陪我一起進行這長達21小時的鐵道旅行。嗯,嚴格說起來,中國臥鋪火車的生活起居條件與歐洲相比自然是天差地遠,因此這21小時有泰半時間我們都是與其他四人各自蜷縮在近似棺材大小的床鋪上,說不上舒適,但長時間的交通使我得以仔細體驗自己「被運送」的過程,雖然長時間的不正常臥姿使我肩頸痠痛,脊椎走位,但整體而言我很享受這個交通的過程;比較可惜的大概就是自己沒種去做前幾節車廂的軟硬座,體驗體驗中國式的車廂禮節,但畢竟是連坐21小時,萬一真坐上去了,只怕我這嬌生慣養的台灣屁股要坐出個痔瘡來吧?

 

        到了東北,氣溫驟降,日照時數明顯減少,我和朋友穿得像兩隻大熊,看起來也是一副熊樣,一邊感嘆自己身為東南亞島民的體質不足以應付當地的酷寒,一邊慶幸行裝得當因而免去凍傷截肢的淒涼下場。這是實實在在的大自然環境對身體的壓迫,把雙手抽出防寒手套不出兩秒,冷風便能將手指凍僵凍痛;一陣冷風刮過,張著的雙眼便能趕到一陣直入腦門的刺痛。感謝北大荒,讓我體驗到了什麼叫做「寒風刺骨」與「風如刀割」,這段經驗讓我與友人在回國後觀看神鬼獵人這部史詩巨作時,頗能代入冰天雪地的身體感。令我意外的是,大家北大荒北大荒地叫,這樣一個冰天雪地渺無人煙的地方,竟然連幽魅魍魎之類的鄉野傳說也沒有,跑車的大姐跟我們說這個地方什麼都沒有,自然也沒有山精鬼怪,我當下聽了不禁莞爾。漠河九曲十八彎景觀之壯闊令我印象深刻,「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整條黑龍江化為一尾白龍穿梭在一大片凍得只剩漆黑樹幹的樹林之間,日落前明月當空,萬籟無聲,那大概是我在東北看到最有感觸的景色了。

 

        一斤1600台票的大鰉魚,虎園裏躺得七零八落的東北虎,冰上釣魚,東北包子,北方大澡堂。這些旅行中的插曲,如今身在倫敦的我看來已非常遙遠,雖然說不上多爽多過癮,但與友人一起旅行的時光總是值得紀念一下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刺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