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IMMY.jpg

 

 

這個標題其實跟內文沒什麼關係

當然我跟我的朋友也不會一起追女孩

純粹只是在暑期聚會聊天後頗有些感觸

其實不管各個階段表現得如何

最後與我保持聯絡的人數總會降到趨近於一的極限值

而我蠻慶幸我不會用臉書的

雖然我有個空空如也的帳號

但它的存在恐怕連偷窺他人生活的最低限度都達不到

距離上次我使用他應該是半年前的bejeweled熱潮

之後便又再度恢復廢墟狀態

再說

我也不想在每個社交平臺上都以風景照的形象出現在朋友面前

所以避免這件事發生最簡單的方法或許就是不要用吧?

有時我會覺得臉書其實是個拯救疏離社交圈的所在

這樣的團體好不好倒難說

但大家靠著不用互動的互動互動(ex:讚)

靠著不必聯絡的聯絡聯絡(ex:感情狀態)

或許多少是一種觀看人際關係的方式

說了這麼多

其實只是突然聽到六年來一直同我哀嘆單身生活的好友死會了

有點驚訝罷了

 

 

然後

最近身邊一票人開始購入相機

我看著他們使用相機與我聊天討論

我的表姐夫昨天鄭重其事地告訴我

"想拍好照片的話就去拍松鼠吧!因為他們動得很快!"

而我也鄭重其事地點頭稱是

然後是幫小孩拍照

老實說我覺得這種東西有個幾張滿意的就夠了

但老一輩的人或許是為了彌補早年相機的不普及

總是希望我多拍一點

而小孩的雙親更是拍了上千張的生活照

這不禁讓我懷疑他們是否真的有認真地去看這些照片

還是只是快速播放幻燈片那般唰一聲就過去了?

我朋友看著某攝影師拍的照片

突然說某張照片很適合印成明信片

當下讓我有種被人當頭貓上一裩的感覺

畢竟那位攝影師最親民的價格也是一張照片一萬台幣哪...

這些用心創作的作品何以必須背上一張十五二十塊的賤價呢?

這中間或許有對輸出作業的錯誤認知

但我想說到底還是對影像創作的尊重不夠所致

畢竟大部份的人還是傾向將影像解讀為免費的物件

既然不用錢就沒什麼好珍惜的

這又是人類行為學的一項特性

克雷昨天熱心地po了馬格蘭通訊社的幾位攝影師對後進的建議

我個人是蠻喜歡這個團體的一些主張

更不用說他們有好幾位攝影師的作品我都超愛

事實上這些建議我大部份也都贊同

(不過還是會有互相矛盾的論述 ex:到底要不要參考其他攝影師的作品?)

但我想這類議題或許並不那麼適合拿出來討論

畢竟這些攝影師建議可說是他們一生的總結

但不會有兩個人的生命是一模一樣的

當我們斷定這個論調很好那個不ok

我想這個對他人生命歷程下定論的動作就已經不ok了

如果真的要說有什麼意見是我深深贊同的

或許就是不要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成攝影師吧

有位攝影師這麼說:

"別傻乎乎地想著要當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做個優秀的攝影師已經夠困難的了。"

為了現實妥協只怕是全世界創作者都深惡痛絕的事吧?

 

 

 

 

 

最後很讓我震驚的一件事:

媽啦! 許燕停會雙盤!?(錯字保護當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刺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