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人人都想不一樣的世界

但是除了每個人都想不一樣

可是往這個目標的努力最後卻得出相反結果

這樣的弔詭結論之外

我在想大家是不是除了"不一樣"以外

就完全沒有其他的想法了

 

一張四平八穩構圖無聊的類型學照片

在其中改變了種種刻意複製的安排

得到的結果當然不一樣

但那還是我們原本想要的東西嗎?

今天我去看了攝影社的畢業展

攝影社一直是個追求"不一樣"的地方

構圖要不一樣

題材要不一樣

後製方式要不一樣

但看了三年的展

我卻反而看到過度封閉的循環

當然追求創新的宗旨避免了盲從大眾的危險

但就好像很多人自認是人群中少數的文青

卻沒發現大家都覺得自己是文青

只是對文青的認知方式不同罷了

而社上某些人在我看來

或許根本連形式與內涵的分際都不甚確定

風格到底是什麼

如果風格只是單純的形式結構

那未免太容易複製了

至少以台灣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是這樣沒錯

奈何

內涵的部份既不被觀眾重視

也鮮少有創作者能提出自成脈絡的作品群

當然這不是說有形式就不能有內涵

兩者在我看來不但可以並存

甚至可以說是相輔相成者

問題在於兩者於作品中所佔的比重為何

以及選用的憑據是否得以服人而已

 

今天我在鳳凰特區聽了個小講座

席間還巧遇張國耀

說得好像我跟他很熟的樣子

其實只是在臉書上看過一些他的東西

本來想問他今年IPA和PX3報了什麼?

以及表達我對他某些作品的肯定

但想想還是算了

又不熟

由於講座的標題大約是

"找出自我風格"

這類的玩意兒

但講了老半天連風字都沒提到

所以就有聽眾發問

"請問老師到底該如果用較有系統或科學的方式找出自我的風格?"

這個問題很常聽到

我頓時忍不住翻了翻白眼

講座中某位紀錄片導演倒是說了句中肯話

他說

"你會相信別人幫你挑老婆嗎?"

"風格也是一樣的事"

"風格其實就是順著你的意走 怎樣最爽就是那樣了"

很中肯

但我想臺下的聽眾大概覺得照這樣的答案走沒有品質保證

所以鼓掌聲很虛弱

 

但這不就跟人一樣嗎?

每個人都不一樣

只是被大眾接受的程度不一定

這理應不是一件需要特別在意

甚至在其他領域也鮮少被拿來大作文章的事

(除非想賴以維生)

但不知為何

大家突然都有了成為攝影家的宏願

不但要有個人風格

還要夠屌夠怪夠受歡迎才行

如果順著自己的自去做卻沒有得到大眾的肯定

那做法不是很普通就是很失敗

很普通分兩種

一種是對攝影這項媒材的不適應

一種則是對自我的瞭解還不夠

拍得很失敗其實與拍得很普通差不多

只是玩得太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刺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