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一個攝影計畫

應該會動用不少人力

暫時命名為:

"Hey Apple"

coming soon



幾乎是胡說八道式地寫完了老子期中考

每次在準備這類考試時總覺得很可惜

怎麼說也是門中國經典

卻淪為外系學生視為通識課的低下教本

如果能在半個學期讀懂它的大意

那麼那些終生鑽研其奧義的人們難道都是白癡嗎?

囫圇吞棗地讀完

到底是真的能學到東西

還是抹殺了學生碰觸其真正價值的機會?

說一堆

其實我也沒仔細看完

讀書計畫排得落落長

實行起來卻如被灑了鹽巴的蛞蝓

越爬越慢

越爬越小

最後只剩下一道似有若無的扭曲黏液

像是道自嘲的歪斜笑臉

先從囤積已久的期刊開始看吧

要等到雜務外緣消盡是不可能有開始的一天的



誠的概念

與人相處時多少會有點感慨

到底對方與自己對同一件事的體認深度是不是在同樣的水平?

倒不是說真的在行為上有明顯的程度落差

但在言談間總會在心中懷疑

他真的知道我對這件事的注重程度嗎?

當我說

"我們交個朋友吧"

"我們下禮拜去打個球吧"

"某件事很重要 盡快完成吧"

"我請你吃頓飯吧"

爽快地答應的同時

雙方對那項約定的定義又是如何呢?

這與做事風格又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

也和處理公事時的狀況不盡相同

倒比較像是台啤已經喊很久了的"態度"

有時候會懷疑自己表現得不夠誠懇

盡管我是以很認真的態度面對這些事件

但要如何讓對方知道呢?

如果每件事都要當面把話說到又白又死像條死魚

可能關係也毀了

不能溝通

暗示只會造成更多誤會

真的很無力



溝通的問題

溝通的目的大概是為了解決問題吧?

那如果沒必要拿出來討論的事是否還需要說出口?

當我看到了一張照片

"喔 拍得真好 你覺得呢?"



"嗯 拍得不錯"

甚至

"XXX很鳥很糟糕"

在我看來是會導向完全不同對話的發語詞

當對方與你意見完全相同時

不論哪一句感想都不會產生問題

然而當差異出現

有理論及明確觀點的討論尚且不能保證對話的理性與愉快

更不用說是純粹的個人偏好以及模糊的感覺所推動的想法

畢竟這不是"一加一等於多少"之類有著絕對答案的問題

越是主觀的主題與談論雙方的"本身"便有越多的關係

將對方的觀點否定

在某方面來說也可以視為否定對方

但我們卻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有著容許自己被否定的氣量

最近在練習讓自己沉默且冷靜地面對這些問題

正因為知道自己既衝動又主觀

所以更要避免傷害到其他人

就多說好話吧

學著在對的時間地點向正確的對象發表自己真正的看法

倒也不是說要練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領

但避重就輕應該還是輕而易舉的

知音難尋

越大越能體會

只是要時時提醒自己保持警覺

真的好累



堆積如山的雜事待我處理

突然發覺僅是敲敲鍵盤都能耗光我的體力

不想卻不得不的事越來越多

自身興趣的成就感卻越來越少

飛碟球在我手中已盡失鋒芒

拍照素描也是力有未逮

考完文字學我一定要徹底放鬆一下

下禮拜還要察探敵營啊...





當美夢正沉

到底是被旁人狠狠喚醒比較殘酷

還是在最美好的時刻

眼中的輪廓隨著意識抽離而漸漸模糊更令人心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刺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