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七點我接到建築系教授的電話
一貫理所當然又直接的語氣
他問我是不是在用免費的來電答鈴
我說是
於是他開始抱怨上次打給我時聽到的流行音樂
說當時覺得奇怪
怎麼我會選用這種與個人氣質不符的音樂
接著又說今天打給我時換成了古典音樂
因此聽了心情很好
還再三叮嚀我不要選用這種很賤的音樂
既會破壞自己的形象
也可能因此在未來接案時意外失去了大好機會
我一邊點頭稱是
一邊又在道謝的同時悄悄捏了把冷汗
這位緣份不長的老師願意撥時間提醒我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我當然頗是感動
但其犀利又極端的言論總是令我難以招架
我在修習那位老師的課程時
發現了另一個世界
一個對藝術與真理的探索超然一切的世界
從生活的細節找出屬於歷史中的脈絡
於是一切事物的存在便顯得清晰合理
對萬物間最幽微的存在的觀察
在繼承前人智慧後所做的創新
那些熱情自然動人
但在建築系館走廊上滿滿的模型
以及我從友人口中得知的情況
卻又令人不得不逼自己現實一點為將來做打算
"應屆畢業生中大概有百分之九十都是炮灰吧"
"設計很差 結構又沒比土木出來得在行"
"最後到底在做什麼也沒人知道"
那位目前身處北京的友人當時是這樣說的
前天與亮宇相約參加了海馬迴傳說中的批鬥大會
據說往年舉辦總是砲聲隆隆
某次攝影社舉社參加
最後都夾著尾巴逃回來了
亮宇很興奮
我則不然
到底會看到什麼樣的東西
會聽到什麼樣的意見
我其實在心中已經有了個底
最後結果果不其然地
大部份的作品都不成熟
簡豪江的無重力青春記事原本看了還好
到那邊一比卻是最完整的
陳伯義的痕跡處理讓我小小失望了一下
還有一位是提出多媒材藝術創作的
我既沒涉獵也沒興趣就略過不提
至於剩下的五位到底在拍什麼
除了亂七八糟的情緒
我看不出個所以然
也沒什麼情緒衝擊
至於創作者本身的論述
除了不斷以
"某種情緒"
"某種空間感"
"紀錄生活"
這類含糊其辭的用字以外
最瞎的莫過於"隨便拍拍"了
先前看了台北某個影像團體的宣傳影片
讓我深刻體會到作品內涵的重要性
這也會是往後我要努力的方向
據說雲門舞集的老大林懷民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
"你可以熱情地擁抱藝術,但藝術不一定會擁抱你。"
留言列表